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 首頁 > 德育教育 > 團學活動團學活動
“過年,中國人的集體記憶”征文選登(三) 香甜的年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03 //echo ;?> 來源:團委點擊:
班級:19金融 姓名:謝英婷 指導老師:駱麗
有人說味道和記憶捆得最緊,時光因味道而熠熠生輝。
記憶中,漳州的春節(jié)是香噴噴,軟糯糯的,那是糕粿的味道。閩南俗語有言,做糕粿,蒸糕粿,‘發(fā)'新年,因糕粿的制作過程需要發(fā)酵,人們?nèi)∑?發(fā)’的寓意,象征發(fā)達、發(fā)財、發(fā)家致富,以此寄托心中美好的祝愿。當火紅的燈籠裝扮了大街小巷,空氣里糕粿的香味彌漫開來。臘月二十六,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做糕粿。粿葉、花生碎、糯米、紅糖、油等食材要在前一天準備好,大家忙前忙后,歡聚在做糕粿愉悅之中。
母親是做糕粿的好手,她做的糕粿深受親朋好評,而我自詡是母親做糕粿最好的助手。第一步是處理粿葉。當粿葉表面的灰塵在母親的手中隨著水流離去后,一片片粿葉越發(fā)碧綠青翠。它們被放進沸水中,一下子起起伏伏,就像一首起承轉合的佳曲。水漸漸冒出從小到大的氣泡,粿葉也是時候拿出來晾干了。晾粿葉的同時,其它工序開始了。2斤浸泡一晚的糯米發(fā)酵完畢,它們在攪拌機中找到了宿命。攪拌后的糯米隨后被倒在過濾網(wǎng)上,多余的水分滴滴答答地慢慢流去。隨后,調(diào)制濃郁的紅糖水被添加到糯米中,經(jīng)過用力反復搓、壓、揉,最終和成有韌性的面團。
有味道自然不能少了與之相配的顏值,我趕忙抱出一大盆已經(jīng)攪爛的花生碎,上面還摻雜著一粒粒亮晶晶的細碎白糖。媽媽揪起一小塊面團,放在手心,按成一個小碗的形狀,舀一勺花生碎放進去,封口,搓圓,輕輕地壓平,刷油,糕粿的餡兒就做好了。這時候要請出等候已久的粿葉,將兩片粿葉十字交叉,包進餡兒,捆扎好粿葉,一塊糕粿就做好了?粗┥暇G色風衣的糕粿,我們的味蕾被瞬間打開。每到這個時候,我都要躍躍欲試。我照葫蘆畫瓢地做了起來,揪了一個小圓球,在掌心胡亂展開。“哎!不是!”看著這被我揉搓得不成樣的無辜面團,我心中掠過一絲對食材的愧疚,但嘗試自然還是要有的,我只得再次小心翼翼地重新展開,反反復復又琢磨著調(diào)了幾遍之后,面團總算成型了。
最后一步是蒸糕粿。一個小時,兩個小時……時間滴答滴答過去,三個小時終于到了,解開鍋蓋,糕粿綠色的外衣已經(jīng)褪色,但香氣四溢。咬上一口,細細咀嚼,越嚼越甜,越嚼越香,花生碎在嘴里像煙花般綻開,發(fā)出咔嚓咔嚓的聲響,糕粿的微微甜與粿葉清香讓人流連忘返,回味無窮。這糕粿香彌漫著每個人的五臟六腑,有一種難以割舍的親情流淌在血液之中,糕粿是家的溫暖,家的幸福,是過年的味道……軟糯韌性,滿口余香。
糕粿味,是我對年最深的記憶!